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技术应用>> 高速钢组织结构的研究

高速钢组织结构的研究

时间:2014-09-18  来源:中国球磨机网  浏览次数:1216
   

  高速钢粉末中氧含量之变化M4高速钢粉末混以质量分数为0.1%的C并经1215e脱氧后,氧含量降至62@10-6,约为原始粉末氧含量的1/8.若再稍提高脱氧温度,并通过磁选,减少雾化时带入的非金属杂夹物,其氧含量还可能进一步降低。

  1955年郭可信先生对钨系T1(18W-4Cr-1V)高速钢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修正了T1高速钢的相图,为高速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72年R.H.Barkalow等采用热分析法和金相法研究了M2高速钢的相变,提出其固相线的温度为1240e,此时由C M6C碳化物开始形成液相,约1260e时C MC型碳化物开始形成液相,此外,他们还研究C及V含量对相变点的影响。1983年H.Bramdis等提出M2型高速钢的相图,这为钼系高速钢的研究和粉末高速钢的烧结提供了依据。C.S.Wright等据此提出钼系高速钢的烧结窗口在这两个临界温度之间,就含0.92%C之M2而言,*优烧结温度为12552e,即处于L C M6C MC四相区。

  从本试验可见,当温度处于固相线1240e上下时,其烧结状况、收缩率及碳化物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当低于固相线时,松装粉末在接触区因固相扩散仅发生轻微烧结,其碳化物仍然保持为多边形和圆粒形,只是在接近固相线的1235e时才明显长大。如上所述,一旦超过固相线后,因C M6C开始熔化,晶界出现液相,冷却后晶界上出现大块碳化物,并开始出现M6C共晶,直到1269e时,才出现晶界MC膜,这说明,此时C MC也开始熔化,松装粉末收缩率也急剧增高。值得注意的是在1222e1269e温度区间碳化物成分和结构的变化。

  在C.S.Wright对Mo系粉末高速钢烧结的研究中,认为M6C和MC碳化物的成分随温度变化不大,而从本研究可见,在固相线温度上下,由缺碳型M4C3转变为MC,其中合金M组分中Fe大部分被V取代,这对提高粉末高速钢的耐磨性可能是有利的,一些粉末烧结高速钢的资料报导它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能与烧结温度达到1250e实现这种转变有关。而M6C型碳化物经历较复杂的变化,在1250e以下时它的碳含量稍有增高,达到约1269e发生由M6C向M2C的转变,其中合金M组分中Fe不仅被V而且还被Mo取代。在G.Hoyle文中指出钼系高速钢中倾向于生成M2C碳化物,这种碳化物是亚稳的,其转变会使碳化物的体积含量减少1/2,从而减低其耐磨性。H.Fredriksson等研究了M2高速钢在9001200e单向凝固时M2C碳化物的分解,认为是一包析反应:M2C Fe(C)yMC M6C,因此,可以认为,在加热时,这种M2C是由M6C MC形成的。对比M2和M4两合金粉末可见,在1235e以下其行为差异不大,但是一旦达到1235e以上,两合金的结构有明显差别,出现了条状的碳化物,1249e时则出现较多的鱼骨状共晶,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267e,共晶量增多,但是分布并不均匀,其原因除R.H.Baklow所指出的固相线随碳含量增高而下降外,本实验中M4粉末中加入了质量分数为0.1%的C,它们尚未充分扩散,造成局部偏析,在粉末高速钢中加入碳是利于致密化过程,与这种不均匀的液相有关。从本研究可见,在12201225e即在固相线温度以下1520e,M6C和MC碳化物仅稍许长大至34Lm,如果能在此温度下较快实现致密化,其性能虽不如热等静压的高速钢,但是会明显优于在固相线以上烧结的粉末高速钢。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更多>>视频分享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