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生产和使用制砂机械人工砂有几十年的历史,如20世纪8O年代日本的天然集料与人工集料的比例,大约为9:10,20世纪90年代则降为1:2.
法国BS.TEOHNOLOGIE公司2003年6月开放的人造砂不但可以解决建筑工程缺砂的问题,而且具有隔热、质轻、防火、耐震的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具有不易变形、不易受气候影响,不易于其他建筑材料产生化学或生物上的反应等特性,适用于建筑物从顶端到底端的所有衬料工程。同时,该材料还有利于环保。这些发达工业国家将人工砂纳入国家标准的时间至少30年以上。
我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对人工砂的研究应用。如国家建委四局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对贵州地方的山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编制了贵州省地方标准,并于1979出版了《山砂混凝土》一书。因各地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各地的制砂原料差别很大。在我国的豫北等地,因缺乏中粗砂,为改善集料级配,很早就用河卵石破碎制成机制砂,在与细河沙一起组成混合砂。有些工程利用矿山、隧道、挖方排出的废石或尾矿生产机制砂,有些采石场开发利用生产碎石副产品的石屑,等等。
在工程方面,水电和铁路已有成功应用经验。例如,株六复线南山河特大桥上64m铁路简支箱梁,设计为C55高性能混凝土,全部采用机制砂,工程质量合格,同时每m 混凝土节约成本108~137元。三峡大坝二、三期工程需集料总量3443.88万m ,全部采用人工集料,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适应人工砂替代天然砂的需要,规范和促进人工集料在混凝土中应用。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早的贵州省地方标准《山砂混凝土技术规定》(后来修订为《山砂混凝土技术规范》DBJ一01695),之后有《云南省人工砂技术标准及应用规程》、河南省《人工砂质量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DBJ41/T0482003,修订)、重庆市《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控制方法》(DB50/50172000)等地方标准。
2001年人工砂别列入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无疑对人工砂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各地生产和应用机制砂的水平相差很大,对全国来讲机制砂处于刚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