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科技创新的先锋 ——神华胜利能源公司一线职工素描之三 神华胜利能源公司近年来招聘了500余名大学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被分配到了基层一线。这些大学生们并不满足于早出晚归四平八稳上好班就完事,而是时时在琢磨怎样把活干好,干出精彩来。神华胜利能源公司有大型采掘设备上百台,有两条输煤走廊,两个现代化的装车站、五套破碎系统。这些大型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的每一个岗位都成为了他们技术创新的平台。
公司大力推行科技兴企战略,出台多项措施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公司和各二级单位每年都编制技术创新、科技攻关计划,常年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同时积极参与神华集团、地方政府组织的技术比武等活动,重奖有贡献的技术人才。这使得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人都想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贡献,而近年来招聘来的众多的大学生们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力。
2006年,大学生张华明刚来公司不久,被分配到公司生产安全部,但他认为生产一线更能发挥自己的专业及特长,便主动请缨到检修中心做了一名电铲维修电工。在这里他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他不怕苦不怕累,肯专研,只要电铲发生电气故障,24小时随叫随到,在处理电铲交流变频系统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电铲维修技术领域以及技术改造与创新方面创造了多个首次。
2010年,公司从美国引进的495HD电铲总是出现PLC程序丢失故障,造成停机。张华明把这一切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不睡觉不休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计算,很快找回了程序,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总结出一套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PLC程序丢失的实用方法。使得公司处理类似故障已经不再是难题,结束了公司处理此类故障请外援的历史,开创了处理此类故障不请外援的先河。 以张华明个人命名的发明专利“华明锁止销”是WK-35电铲开斗机构技术改造的核心部件,该项技术改造成为公司首个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以前,当推压斗杆收回过限时,推压小齿轮容易脱齿,从而导致推压斗杆错齿事故,修复需要动用吊车和高空作业车等大型设备,整个修复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节约成本,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张华明又设计了“WK-10B电铲推压斗杆前端防错齿缓冲装置”,此项改造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2010年5月,为了解决露天矿电铲供电系统高压电缆架设效率低的问题,张华明同志设计了“滑轮式电缆桥”,实施此项技术改造后,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为了让工友掌握处理交流变频电铲电气故障的技术,张华明翻译编撰了《495HD电铲中英文双语图纸》。为广大技术人员学习交流,分析处理电气故障提供了重要工具。完成了《电铲故障处理手册的编制》以及《WK-35电气原理总图》的绘制工作。 2014年初,公司成立了以张华明命名的**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张华明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他所在的设备维修中心掀起了小型创新与修旧利废的热潮,直接带动5个创新小组,34名创新骨干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先后完成技改技革项目107项,修旧利废118项,攻克15项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工程实用意义的技术难题,申报国家专利36项,其中有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张华明的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了整个露天煤矿行业的认可,在全国同行业推广。2013年张华明被中国煤炭协会聘任为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编写专家,参与神华集团1668项煤矿标准作业流程作业项目、作业内容、作业标准的编制,参与了《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学习指导书》的编制,目前正在向国内全行业推广。 2012年以来,张华明同志先后荣获神华集团劳动模范、神华集团“专利之星”以及神华集团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他自己也成长为一名专管技术的高级主管。
储运公司赵奇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公司后就在生产一线工作。他认为生产一线是他学习成长的沃土,更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赵奇很快熟悉了储运公司的两条输煤系统和装车系统,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设备维修行家里手的转变,凭借他的刻苦钻研,攻克了多项选煤领域技术难题,为公司地面生产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在公司、集团和地方获得多项奖励,一手创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赵奇创新工作室”,在公司已经小有名气。 胜利煤田地处中温带,冬季严寒低温。而胜利露天煤矿采用单斗-卡车-破碎站-露天带式输送机的半连续工艺,带式输送机没有建设封闭式输送机采暖走廊。进入冬季后,带式输送机输送带承载面开始出现冻粘物料的现象,同时输送带承载面冻粘的物料在回程段形成大量落煤,严重污染当地草原生态环境,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与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困扰公司多年的生产难题,赵奇与该项目攻关小组成员潜心研究,积极走访周边企业了解应对方法,通过网络搜集国内外胶带防附着物相关技术,在列车防冻站技术中找到了灵感,提出了基于氯化钙水溶液输送带低温防物料冻粘方案,该方案从2012年冬季至今在两套地面生产系统进行试验,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减少了输送带承载面冻粘物料90%以上,降低输送机沿线落煤95%以上,每年可为公司减少因落煤而带来的损失90余万元。该技术攻克了高寒地区冬季露天输送带冻粘物料的难题,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研究的空白。目前该技术已得到了同行业人员的一致认可,在神宝选煤厂得到了应用推广。周边选煤厂纷纷来厂调研学习。 地面生产第二套输煤系统投入之初,赵奇在学习研究该系统设备资料和PLC控制程序时发现,带式输送机在低于打滑开关速度监测范围运行时,系统存在保护漏洞,一旦出现事故,将会出现堵料、甚至撕裂胶带的严重事故。他提出了利用变频器反馈的输出频率信号与上位机频率设定值实施比对的变频输送机失速保护方案,协调施工方对系统保护功能进行完善改进,排除了系统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避免了因变频带式输意外失速而造成胶带撕裂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弥补了变频驱动输送机系统保护功能的漏洞。
目前,公司在用进口破碎机5台,有260支齿尖,齿尖每年至少更换一次。每支进口齿尖价格不菲,均在3000元以上,更换一次的费用近80万。赵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方面寻找适合进口破碎机齿尖材质的耐磨材料,邀请相关技术企业对进口齿尖材质进行化验分析,并与有多年焊接经验的工人研究齿尖堆焊工艺,经过对多种材料的试验,*终找到了一种适合破碎机齿尖材质的耐磨材料,并采用“过渡层+耐磨层”的修复工艺,经过改进齿尖修复工艺,修复后的齿尖耐磨效果较原有修复方法提高了近3倍,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因拆装齿尖的劳动强度,而且为公司节约了大笔资金。 微米级干雾抑尘被誉为“粉尘终结者”。它已成功应用于港口、石油化工、炼钢厂、火力发电厂。公司生产的褐煤,易风化,运输过程中伴有扬尘,在今天环保要求愈来愈严的情况下,公司急需找到一种理想的抑尘办法。公司决定上马一套干雾抑尘系统,赵奇积极参与了该项目推广改造,依据实际情况,与设备提供方共同设计实施了一号破碎站干雾抑尘改造项目,将干雾抑尘理论成功应用于褐煤破碎站,有效地抑制煤炭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创了干雾抑尘理论在煤炭破碎过程应用的先河。 2014年在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在短短一年间,赵奇创新工作室完成修旧利废与技术创新项目68项,其中11项获得集团公司奖奖励,1项被评为国家能源奖项,1项获得神华集团第二届“青工创新杯”三等奖,共创造经济效益60余万元,节约资金100余万元。《基于氯化钙水溶液的输送带低温防物料冻粘技术》获2014年度全国煤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由其主持完成的《箱式变电站温度监测装置》、《拉绳开关动作警示器》、《带式输送机失速保护功能》,均荣获神华集团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奖;由其参与完成的《带式输送机防堵塞防撕裂综合保护装置》、《跑偏开关在张紧滚筒和驱动滚筒上的应用》,荣获神华集团“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三等奖;参与完成的《拉绳开关动作报警装置》,荣获神华集团“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优秀奖;拥有国家专利7项;2012年7月,他个人荣获由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煤炭系统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14年,他所在单位被集团公司授予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奖。 “一朵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美如画”。张华明和赵奇是胜利能源公司科技创新带头人,他们用自己的技术和行动带起了整个公司创新创效的热潮。目前,公司的两个创新工作室和三个技师工作室,已经逐步升级为一个集学习、培训、技术攻关为一体的广义上的工作团体,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全覆盖、上下纵横的“联动式”技能人才和技术攻关管理新模式,营造了学技术、练本领,人人争当科技攻关尖兵和技能大师的良好氛围。两个工作室成立至今,共研发完成了创新、技改技革、修旧利废项目403项,4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中国能源化学系统奖项系统二等奖,申请专利46项,发表论文26篇,荣获科技奖项17项,为公司累计节约生产成本1400余万元。 目前,公司已有的两个创新工作室,三个“技师工作室”,有上百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努力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关键时期,胜利能源公司的技术创新无疑是会为公司抵御“寒冬”,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动力,增添新的活力的。任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