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VIVO、OPPO三大手机品牌一举成为2016年度中国手机市场消费前三的品牌,占据了国产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更快、更高效直接地吸引消费者?如何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保持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厂商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功能创新方面,受技术限制遭遇瓶颈的制造商们将眼球投向了外观创新这一条路。
塑料材质、金属材质、3D玻璃、陶瓷等都可作为手机外壳的材质。但塑料材质等慢慢因显得低端而逐渐被手机制造厂家所淘汰;金属外壳材质虽然漂亮、耐看,但却容易出现屏蔽信号的现象,现在不少手机都使用了金属材质手机,所以攻克金属手机外壳屏蔽信号也成为不少厂家的研发点;而说到3D玻璃,相信不少人还比较陌生,其之前一直受困于加工难度高、良品率低及成本相对较高的困扰而发展缓慢;陶瓷,具有耐腐蚀性等优点,但也受限于良品率低、价格昂贵而无法大规模生产。
不过,有不少学习新材料方面的专家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新奇好玩的材料应用于手机外壳。本篇文章,让我们共同了解及探索以上所举例说明的4种手机外壳材料。
塑料手机外壳
关于塑料外壳的生产过程,记者通过向技术专家咨询,得到了以下的步骤。塑料外壳的原材料为PS、ABS、PC 和ABS,通过注塑成型后进行处理,而这一道工序则运用到磨料磨具及涂附磨具产品。其中喷涂、电镀等都是细致的功夫活,不少涂附磨具厂家表示,关于塑料材质的打磨还可接受,但打磨金属材料的外壳则并非易事。很多厂家生产出的磨头并不能用于打磨一些精细部分,所以不少涉及到喷涂等工艺的产品都只能从外国进口。经过焊接等工艺过后手机塑料外壳成品完成了。
金属手机外壳
提到金属手机外壳,大家都不陌生。苹果、华为、OPPO不少高端价位的手机都采用了金属手机外壳。而拥有金属外壳的手机价格往往不菲,自然和其工艺有密切的关联。
金属手机外壳的原材料主要为涂附磨具下游产品不锈钢、镁铝合金、阳极氧化铝、微弧氧化铝,经过锻压、冲压、压铸、NMT、LDS、CNC处理,再经过喷砂、抛光、拉丝、刻石等工艺*后形成成品金属手机外壳,在喷砂、抛光、拉丝阶段,会大量运用到磨料磨具及涂附磨具产品。
而这也是金属手机外壳成型*为重要的阶段。有技术人员以iPhone手机为例,iPhone手机的金属外壳四个转交的抛光打磨以及照相机镜头部分是非常难的抛光工艺,很多国内生产的磨头及砂纸无法完成打磨,打磨不好,还会在金属表面留下拉丝痕迹。
3D玻璃手机外壳
近两年兴起的3D打印技术读者朋友们应该都不陌生,3D打印可以说是未来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工艺,因为它可以打印很多以往难以想象的物体,例如人体的器官等。但对于3D玻璃手机外壳,不少人还感觉十分陌生。
该成品的原材料为玻璃基板,通过开料、精雕、研磨、抛光等工艺完成成型加工,再经过后处理即丝印、喷涂等成为成品。在一系列的过程中,抛光所能达到的光洁度比研磨更高,并且可以采用化学或者电化学的方法,而研磨基本只采用机械的方法,所使用的磨料粒度要比抛光用的更粗,即所谓的粒度号更大。
不过也正是因为各项生产工艺复杂,切玻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暂时无法大规模的运用于手机外壳中。这也促进了新材料的研磨与应用。
陶瓷手机外壳
陶瓷材料的手机外壳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少见,该种手机外壳的原材料为陶瓷粉体和粘结剂等,通过注射成型、横压成型、流延成型、排胶、烧结的成型加工后,经过研磨抛光等步骤*终成型产生成品,陶瓷外壳。
写到陶瓷手机外壳了,不得不聊一聊其原材料陶瓷粉体,目前,3C产品外壳的陶瓷粉体原料大多采用的是微晶锆陶瓷材料,该材料对质量具有以下要求。
一、粒度分布需为正态分布,分级精度高;
二、颗粒形状接近圆形,颗粒强度高,应力均匀;
三、分散性要好,无团聚或更少团聚;
四、纯度要好,有害杂质的含量要尽可能低。
以上的要求,其实是从材料形态及特性上对后期的成型产品起到良好的把关作用。但陶瓷手机外壳还是因为其良品率低,价格昂贵等原因无法大规模生产。
无论是塑料手机外壳还是金属手机外壳,还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在市场上大规模见到的3D玻璃手机外壳和陶瓷手机外壳,都是材料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后所出现的产品。但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一种产品,在其工艺流程中,都少不了抛光、打磨、涂装等工艺,所以对于行业的未来,企业都抱着极大的信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也将会出现更多有趣的材料,例如笔者在科技馆所看到的,像水一样具有流动性的材料未来或许也会成为手机外壳,便于携带,但是,未来,谁又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