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德国,爱国人士脑海里可能迅速浮现“法西斯”、“二战”等词汇,爱车人士想到的是的德系汽车,或许大众因为这些突出词汇而忽略了德国的经济市场。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盟**经济体,其经济实力不可估量,市场前景广大。
科隆,作为德国的四大经济城市之一,历年来被称为“历经沧桑的古城”。初次听说,你可能会以为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古老城邦;其实,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发现科隆的沧桑更来源于其悠久的重工业历史,科隆的工业基础极其完善,并始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革。
国内磨料磨具企业纷纷踏出国门,试图在新的土地上大展拳脚的前提上,科隆便也成了其选择之一。那么科隆的磨料磨具市场又是否具有优势吸引企业进驻?国内的磨料磨具企业能否顺利打开科隆市场?
工业根基深厚
德国地理环境极其特殊,与多个国家接壤,是欧洲邻国*多的国家。这一环境也造就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隆作为德国传统的工业城市,除却工业硬件、基础设施过硬之外;运输条件更为成熟,水陆空三路交通高度发达,促进了本土乃至于德国工业经济的繁荣。由于工业底蕴深厚及产品定位为德国、欧美客户群体,科隆乃至于欧洲市场对于磨料磨具产品质量有高度的要求,而近乎苛刻的质量要求对国内企业是一关必须经历的重大考验。业内有专做外贸的企业主曾向记者透露,“欧美客户注重产品高质量,如若质量无法达到其要求,那么产品损失只能企业自我消化。”如此这般,便可窥见产品质量是打入科隆市场的关键!
打造高质量的研磨产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性因素——生产条件的成熟。具体就是生产设备的水平。目前国内磨料磨具行业不断地引进新设备,提高产品稳定性,但行业的整体工装水平仍是无法企及当下科隆的工装水平。有去科隆实地考察的专业人士直言不讳地表明到:“国内的磨料磨具行业与科隆相比,整体水平相差甚远,短时间是无法达到的!”据了解,以生产固结磨料磨具产品的企业为例,国外企业的机台设备基本配置达到六、七百万一台,这是国内大多数磨企暂时无法实现的!由此不难看出,国内的磨料磨具企业想要打入科隆市场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过硬的实力,硬件水平必须达到要求以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各项性能。而这一要求对于国内广大磨企是一项重大挑战,各企业则需谨慎考察市场的发展空间。
贸易政策护航
德国工业4.0政策的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两个国家的不同政策都反映了未来的制造业将会走上信息化、智能化的道路。
中德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政治经贸发展迅速。目前,汽车行业是中德合作的重头戏,新能源汽车合作正在逐步兴起,前一段时间国产手机品牌华为推出的手机全面引进了德国莱卡的摄像技术,共同助力双方企业的经济发展。德国代表曾公开发言表示,“中国是德国*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彼此都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企业打入德国市场会有所助力。随着中国“一路带一路”政策的推出,德国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和热情。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和代表德国企业界的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发布了“一带一路”研究报告,并在全德范围内组织系列活动,全面宣传中国“一路带一路”政策的倡议,为中德更多的经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中德外交关系良好,不断出台相关的利好政策,这也是中国磨企打入科隆市场的一大契机。
市场前景可期
早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时,德国趁势崛起,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电子电气四大行业作为德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汽车行业的成功造就德国在世界汽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汽车行业的兴盛为当地磨料磨具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但也由于汽车行业的属性,对磨料磨具产品的性能要求更高,而科隆本土对于国内的磨料磨具产品认可度低,已经打入科隆市场的国内企业接收的客户群仍是较为低端的产品群体。有数据显示,科隆本土的磨料磨具产品品种不多,基本各个五金市场仅有某几种品牌进驻。此现象一方面显示,科隆的磨料磨具市场现处于不完全饱和状态,相对来说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显示,科隆市场,外地的磨料磨具产品无法轻松进入,高要求的产品门槛需要企业具备强劲的实力才能迈过!
在国内经济下行的今天,纵然国外有着众多的商机及广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的开发还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又如科隆,它的市场商机或许无限,但是国内企业想要进入也绝非易事!各路想要在科隆开辟新天地的企业,你们做好准备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