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心理恐慌比企业遭遇困境更可怕

心理恐慌比企业遭遇困境更可怕

时间:2008-11-19  来源:中国球磨机网  浏览次数:719
虽然东莞外向型企业目前遇到困境,但仍有力量应对危机。只是目前对经济发展前景不明产生的心理恐慌,正在东莞地区加速蔓延,这比企业遭遇困境本身更可怕。

    台商叶春荣在东莞投资已有20多年了。“在大陆经商这几年,我们经历过非典、高油价等各种复杂形势,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压力,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真不知自己是否能撑过这个冬天。”


    叶春荣目前还兼任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据该协会的统计,今年以来,珠三角的台资企业已关闭迁移600多家。“企业现在真是说倒就倒,但这只是开始,寒冬还远没有真正来临。”


    叶春荣说:“从去年以来,企业已在吃力地消化调整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带来的经营压力,没想到又来了全球金融风暴,真是雪上加霜,企业疲于或无力应对。”订单直线下降、明知亏本还得接单苦苦支撑、工厂不得不大量裁员,叶春荣身边的同行们正在经历的这些困境让他感到寒意彻骨,“大家都很担心,十年赚的一年就赔光。”


    东莞一家大型制鞋企业老总江华贵说:“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因素得到了一定控制,原材料成本下半年有所下降,今年企业的日子还是好过的,大多数有实力的企业还是有能力抵御住困境挑战的,但全球金融风暴的来临使大家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愈加严峻的经济形势让我们不得不担忧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面对企业的生死考验,江华贵处于两难境地。“严冬即将到来,将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冲击,我们心里真是没底。现在企业手中的出口订单数量明显减少,利润率也下降不少。企业每天一开门就需要1000多万元的开支,如果继续维持下去,我这样的大企业也难幸免;如果一关了之,就彻底放弃了重获生机的机会,更对不起全厂员工。”


    记者采访发现,现代产业关联度极高,往往在一个龙头企业背后,有数十家甚至数百家配套企业。这些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普遍呈现的悲观恐慌情绪在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中迅速弥漫。


    信用危机大于经济危机


    企业界认为,部分企业恶意倒闭产生的不良连锁反应不仅在产业链上产生成倍的放大效应,更为严重的是,还带来了各市场主体之间的极度不信任。


    近日,东莞大型玩具企业合俊集团的倒闭不仅导致7000多工人失业,而且还使至少200多位供应商2亿元的货款化为泡影。


    东莞市常平镇胜达玩具厂总经理周志明做玩具的加工分包业务,2004年他曾因上游的订单发包商欠资倒闭逃匿,遭受240万元的损失,亲眼目睹了因这家企业倒闭而造成13个家庭家破人亡。“玩具业有着涉及门类多、关联度高、业内货款常赊账等特点,一家企业倒下至少带来三倍的放大效应。这种恶性事件的连锁反应就像‘火烧连环船’,沉重地打击了整个行业。”


    “因为合俊倒闭事件的阴影,外界都认为中国玩具行业完了,现在同业之间见面都互道‘节哀顺变’。”东莞玩具界*知名的企业之一――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老总梁麟说,“我们在东莞的港资玩具企业大多向香港银行借贷,但合俊事件后,香港银行将玩具行业视为‘高危行业’,惜贷严管,催交还款。已有五六十家企业因合俊事件的牵连在银行信贷上被‘卡脖子’。”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说,目前这种信用危机还发生在员工与老板之间。有些企业员工担忧老板欠薪逃匿,堵住工厂大门,不让老板回家,生怕“明天再见不到他”。


    期盼外力大于主动自救


    对于如何渡过这场危机,企业界更多的还是在抱怨外部环境,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等不利因素,把救市的期望更多寄托在政策和环境改善上,而对如何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企业自身和行业协会的力量方面,消极情绪和被动观望较多。


    大多数企业老板认为,目前政府救市*优质的资源、*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出台优惠政策,同时期盼国家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坚定投资者信心。


    国家政策和东莞当地政府都鼓励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有的企业及早主动转型升级赢得了先机,但有的企业则表现出对调整、发展对策的迟疑和消极态度。“现在让我们搞产业转型升级就是去找死,就像是让一个危重病人转移,可能还没有到目的地就死了。”梁麟说。


    多位港资和台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管认为,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冒着风险来东莞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为了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大局,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还要直面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风险,有些““被抛弃的感觉”。  

相关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更多>>视频分享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