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着眼长远,发展电动汽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已成共识。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新能源汽车专家组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8研究所主任肖成伟。
记者:近年来我国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节节攀升,专家预计大约10年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大的石油进口国,将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对此您有何看法和建议?
肖成伟: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态势,无论是汽车的保有辆还是每千人拥有量,增长速度都十分惊人。这对中国的能源需求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石油需求方面,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3.8%,有人预测将来有可能超过70%.中国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减排要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同时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占到15%.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潜力非常大。
我国汽车产业方面的技术研发重点是汽车电动化,以纯电动为支持重点。大力推动以电代油,即使用电动汽车代替常规燃油车,可有效降低中国对石油的依赖度,提升能源安全系数。从这个角度来说,以电代油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广泛使用电动汽车,还可以大幅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排放。同时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年大幅增加,可推动储能行业发展和储能电池使用,也可为以电代油提供帮助,从而为减少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记者:可否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标准制定情况?汽车工业界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商业运营模式发展的说法众多,您觉得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肖成伟:我国目前已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国家推荐标准,充换电设施标准目前是国家电网公司所制定的企业标准,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的公交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在杭州的出租车领域也得到应用,经过实践,我认为从技术角度看,这个标准推广到其他城市是没有问题的。
电动汽车充换电商业运营模式是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应用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在公交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也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现在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商业运营模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该模式的经济性方面,即从长远角度看,该模式的发展要有可持续性,要深入探索盈利的方式,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土地获取、公交车/出租车购置、充换电站和充电设施投入等,需要与公交/出租汽车(或租赁)公司、电池企业、整车企业协调沟通,是采购动力电池还是租赁电池;电量计量,是输入侧还是输出侧,是交流计费还是直流计费,费用定在多少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国家电网公司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商业运营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认为还可以从标准、经济性及推广可行性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记者:目前,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程度受到哪些制约?技术上*大的限制是什么?
肖成伟:电动汽车购买比例小,我认为还是使用的经济性和便利性方面存在问题。从老百姓使用的角度看,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并无二致,需要电动汽车拥有燃油车的经济性和便利性,比如续驶里程要远、充电要便利、充电时间要短、电池寿命要长、购置和使用成本要低等等,目前电动汽车在上述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现在出台了补贴政策,补贴电动汽车和常规燃油车的差价,提升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程度。
我认为目前电动汽车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核心在于动力电池技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纯电续驶里程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果一次充电能够达到300千米左右的续驶里程,则可以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程度。此外,运营服务等方面也需要创新和提高。